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⑱丨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调查(三):群城竞逐,高楼如何修得让“住户”居住舒适?
2024-08-21 15:54 来源: 四川在线
举报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7月,自动驾驶“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实际应用引来全网围观,订单量同步爆发式增长。当月,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先后发布行动计划和方案,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基础层、技术层之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又一群城逐鹿的人工智能新赛道。

除了打地基、搭框架,四川正在修建的人工智能产业高楼中,应用层的开发与发展,同样不容忽视。在此领域,四川有何优势,又有哪些挑战?“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的调研组对此展开了调研走访。


现实图景:

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应用国内领先

放眼全国,当前市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技术赋能与转型升级上,集中在智能工厂、智慧农场、智慧家居、智能交通、智能诊疗、智能供应链等方面。业内人士坦言,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处于快速发展和探索阶段。

摊开四川的现状,目前已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尤其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文创文旅等多个应用领域,四川已进入全国前列。

“会见客户不分淡季旺季。”今年以来,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简称布法罗)创始人、董事长程洪接待了来自全国多地的客户,他们冲着企业的拳头产品——“穿在身上”的智能康复辅具外骨骼机器人而来,其中一款“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是全国首批获得认证的外骨骼机器人。


布法罗的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 企业供图

程洪说,产品将康复医学与AI结合起来,实现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相比骨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康复医学此前较少受到专注。但随着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外骨骼机器人正在迎来更多的应用空间。”

聚集智慧医疗,成都与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外科手术平台,领跑全球“AI+外科”;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智能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实现了腔镜手术的自动化升级和智能化操作,手术的精准度、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成都医疗机器人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全国领先。”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低头看路,四川正在加快智慧交通发展的步伐——成都入选国家“双智”试点城市,百度Apollo在成都落地四川首个智能驾驶示范项目;成都智元汇公司提供的数字公交服务于全国近50%的城市,其中刷脸乘车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71%;国内智能座舱领域的龙头企业德赛西威持续加大在川布局……


自动驾驶“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实际应用 熊晓雨摄

抬头望天,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于近日成功首飞。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无人机具备2吨级商载能力,有着大载重、大空间、易装卸、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度智能化等特点,形成了服务解决方案,有助于加快我国低空经济迈向智能化、大规模商用化的步伐。此外,纵横股份、中航(成都)无人机等企业研制的智能飞行器也快速发展,实现物流、救援、农林业等多领域应用。


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 企业供图

一直以来,“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备受各界关注。年底,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将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

“未来人形机器人产品必然依靠场景制胜,谁掌握了应用场景,谁才会最终生存下来。”企业CEO冯振宇说,接下来进行核心技术突破、产品迭代研发和应用场景试点开发,积极抢占社治服务、大厦种植、智慧文旅和工业生产等应用场景,为角逐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积蓄力量。

2023年底,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电AI平台——长虹云帆AI大模型,率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电视终端。当年,四川共有10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智赋百景”,涵盖制造、医疗健康、金融、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诸多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企业营收占比分别为 13.6%、9.8%、76.5%,相较前端,应用端的表现更为突出。

未来底气:

老基础带来强需求,新支撑孕育新增长

为何四川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交通、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实现全国领先?受访者回答:竞争力主要源于老基础和新支撑。

何为老基础?

“四川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不少设有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或相关硕士点、博士点,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冯振宇说。

当前,依托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转化相关成果是行业普遍做法。冯振宇所在的企业正是由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后者则是依托政府、高校等资源建成的全链条人工智能中心。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工业机器人赛道上的“隐形冠军”,研制的焊接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5%。在近4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近一半,且核心技术人员几乎都来自川内高校。

在受访者看来,相较沿海地区,四川人口基数大也是一大比较优势。

“应用不是凭空发展起来的,而是基于需求、数据和场景。”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李剑波以智慧医疗为例,认为四川人口多、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水平较高,这为医疗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眼下,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迎来快速扩张阶段,年复合增长率达171.19%。今年以来,布法罗收到的外骨骼机器人订单相较去年提升。“我们正在瞄准ToC(对消费者)市场,开发适用于个人的康复机器人产品,还将瞄准银发经济,开发老人照护类居家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推出3到4款产品。”程洪说。

业内人士指出,包括医疗健康在内,四川在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领域有较强的产业基础,这些行业本身对智能化应用就有较强的需求。叠加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不断拓展的场景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

新支撑何在?

去年以来,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出台,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应用场景等方面强化部署,给出了“四川方案”。

“政策支持超常规大力度,企业发展感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多位受访者说,相关政策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出台,优先发展能够快速落地的应用场景,着力构建医疗、金融、交通、城市治理等全域场景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相关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

在城市治理方面,成都合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场所安全防范”,打造的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及产品已在全国多省市落地应用。上半年,企业又将业务扩展至大型演出赛事可信身份认证,助力了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举办,营收实现持续增长。

产业规模优势初显,正在带动全产业链向前发展。截至2023年底,四川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达900亿元,企业超1100家。“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丰富的算力资源同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组成了强大网络,将推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共同发展。”长虹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展华益说。

相比沿海地区,四川的土地等资源较为丰富,企业运营成本较低,今年以来,头部工业企业持续加码在川投资。

“这有助于打开更多的应用场景。”业内人士强调,应用端的强劲需求也将反向拉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研发和投入,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闭环,催生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助推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在企业家们看来,作为后发者,四川有机会积极学习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

方向与挑战:

增强集聚是关键,走出去有前景

当前,人工智能工程化步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业内人士指出,四川推动人工智能进一步落地,仍面临着核心技术、产业链协作、应用场景、投融资等多方面的挑战。

谈到核心技术依赖,展华益认为,尽管川企在应用场景和市场拓展上取得了不俗成绩,但高端芯片、先进算法等关键技术仍高度依赖外部引进,这反过来也限制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应用空间,“因此,前端突破时不我待。”

调研中,受访者普遍提到:相比一线城市,四川的研发投入和金融支持不足,投融资市场不够活跃。

当前,北京、上海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均在市级层面设立了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但成都市级层面尚未建立相关专项基金,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发挥不足。受访者为此呼吁,设立引导基金,完善融资环境,吸引更多资本投入产业,培育、完善专业投资机构和融资平台来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

既有的应用场景亟待进一步突破。在程洪看来,市场对医疗等创新性智能化产品的接受程度仍待提高,“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布局了完整的销售网络,目的就是打通产品到客户的‘最后一公里’。”

业内人士也建议,可以用数据驱动来拓展场景应用。

譬如,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探索打造跨区域、跨层级、跨机构的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开展基于数据共享、模型应用的商业化场景合作。就打造典型工业化场景来说,要继续鼓励制造业企业在“智改数转”中应用本土大模型。

“产业链集聚不足、产业链协作有待加强”也是调研中受访者多次提及的。

展华益认为,加强产业链协作可以保障供应链稳定,有助于成本控制,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

“接下来可以聚焦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李剑波说,要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协同“链属”企业、高校院所,共同构建起产业生态圈,推动上中下游业务交往,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落地速度,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政策推动力,冯振宇建议,要扩大政策制定征求意见覆盖面,将更多中小企业囊括进去,并且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避免同质化竞争。

多位受访者坦言,与沿海地区相比,四川在观念、思维上比较保守,建议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成立海外分支研发机构和分公司,推动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实现海外落地、销售。“出海成功的关键是洞察市场与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差异化服务,能解决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顶尖、优质人才容易被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吸引,导致本地人才流失,因此高端人才引培仍需加强。”业内人士提醒,不管是基础层、技术层,还是应用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还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特别是在数据隐私和伦理道德方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